氯化聚乙烯按含氯量不同,可分為塑性CPE(含氯量15%)、彈性CPE(16%~20%)、彈性體CPE(25%~50%)、硬質CPE(51%~60%)和高彈性CPE。商品CPE的含氯量一般在30%~40%,其性能類似于橡膠;如果含氯量低于30%,其性能接近聚乙烯;如果含氯量高于40%,其性能接近聚氯乙烯。今天我們就來講解一下氯化聚乙烯的小知識
HDPE的氯化反應是PE主鏈碳原子上的氫原子部分被氯原子取代的過程。因此CPE是一種線型飽和結構的大分子,可看做是乙烯、氯乙烯和1,2-二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。由于氯化聚乙烯分子結構中不含不飽和雙鍵并接入含氯基團,且氯原子是沿著聚乙烯鏈無規分布在分子結構中,因此產品具有穩定的化學結構、優良的耐熱、耐老化性、阻燃性、耐寒性、耐候性、自由著色性、耐化學藥品性、耐臭氧性和電絕緣性以及良好的相容性和加工性等,在塑料、建材、電氣、醫藥、農業、橡膠、油漆、顏料、輪船、造紙、紡織、包裝以及涂料等行業具有廣泛的應用。氯化機理類似自由基反應。
目前,氯化聚乙烯主要合成方法有三種,即溶劑法、固相法和懸浮法。溶劑法由于生產成本高,現在已經很少采用。固相法流程短,投資少,設備不易腐蝕,但氯氣利用率低,易在反應時發生結塊,不易擴大生產規模。懸浮法分為水相法和鹽酸相法兩種,水相法氯氣利用率高,產品含氯量穩定,但存在設備腐蝕嚴重,三廢量大等缺點;鹽酸相法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方法,流程短,產品質量穩定,且廢水排放減到最低,另外采用了特殊的通氯方法,設備腐蝕低,但該法也存在對后處理設備要求高的缺點。
上一條: 氯化聚乙烯的懸浮氯化法和鹽酸相懸浮氯化法
下一條: CPE(氯化聚乙烯)有什么特性?